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有安全感,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呢?简单地说,安全感就是让人感到稳定和可控的感觉。安全感建立好的孩子往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做到相信自己,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表现出特别粘人、胆小、怕黑、爱哭、敏感、情绪不稳定、害怕陌生人、睡觉蜷缩身体等行为,感知不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就会自觉地把自己排斥在世界之外。那么长大后,心理上的缺陷可能无法完全修复,甚至还会影响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亲密关系。
精神分析学家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感和满足感。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向孩子提供持续的、稳定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
而孩子的「不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性格问题,大部分是后天造成的。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父母情绪稳定、热爱生活,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如果频繁更换抚养人,就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与妈妈长期分离。母爱是孩子最好的安全感来源。如果妈妈不能在身边,那么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抚养人。
1岁半之内的孩子,会从父母的情绪和态度中感知世界,父母要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让孩子确定「我需要的时候妈妈都会在」,孩子才有安全感。
2~3岁的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年龄,他们要确定「即使我错了,妈妈也不会生气,不会不要我」,才能感知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
3~6岁的孩子,个性逐渐形成,他们要确定「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是值得被爱的」,孩子就会自信、勇敢、内心强大。
6~9岁孩子的安全感基本养成,就算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会去试着自己解决。
孩子安全感缺失了,怎么办?
可能一些父母会担心,孩子安全感已经缺失了怎么办?其实,不用过于恐慌。孩子在3岁之前安全感建立得好,可以让他少走弯路,但并不是说错过了就无法挽救。孩子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要太小瞧了孩子,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们,或许小时候,也曾极度的缺少爱与关心,但我们的内心也在不断地修复不是吗?化解孩子内心不安与焦虑的,是父母无私的爱。
01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孩子没有安全感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首先应分析一下,是什么引发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呢?找到它,并且改正它。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经常抚摸和拥抱孩子,这会让孩子产生亲密感和安全感。不要吝啬说出“我爱你”,这对孩子很重要,孩子需要这种直观的表达。
如果孩子是因为一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引起的恐慌,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02 注意积极回应孩子
父母及时地回应,会让孩子会觉得很安心和稳定,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应是这样的:无论何时,我都会及时的、温暖的、可预测的回应你。你可以尽情说出真实的感受,展现真实的自我,并且发自内心觉得踏实。我喜欢你、重视你,你有掌控自己的权力。
03 有效陪伴
父母全身心的陪伴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在陪伴的时间里,你只属于孩子,切记三心二意,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忙工作,否则都是无效的陪伴。
陪伴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有很多的肢体接触,这对孩子安全感建立十分有益。另一种方式就是睡前陪伴,睡前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讲故事、聊天等,都是很好的亲子交流方式。
04 给孩子一个安全岛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安全岛,即安全基地,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玩具,乃至一种爱好。它是孩子情绪的宣泄口,在这里他能感觉到很安全、放松、自在、快乐。妈妈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安全岛,孩子在妈妈身上可以得到安全的回馈,后期才会建立自己的安全岛。比如睡觉时一定要牵着着妈妈的手,或是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一个娃娃,在这里,妈妈手和娃娃都是孩子的安全岛。
总之,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关系着孩子是否有强大的内心来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未知。爱孩子,就重视起孩子的安全感吧!
在这里也想回复下后台咨询的那位家长,由于宝贝之前一直大部分是由奶奶抚养,后期跟父母呆了一个月后感受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之后,她就会更愿意依恋父母。所以宝贝出现黏人,经常要求视频,爱哭闹等等情况,是宝贝很正常地需求表达方式。建议父母此阶段尽可能地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当然也要约定好时间和规则,如可视频的时间等;同样也可以为宝贝建立一个“安全岛”,比如玩偶之类的。